"创业易,守成难"这句古语并不完全准确,因为无论是开创还是维持基业都充满挑战。公元580年,随着周宣帝宇文赟的去世,杨坚利用宇文阐年幼的弱势,成功夺取了北周政权,开创隋朝。尽管他给儿子杨广留下了一个强盛的帝国,但杨广好战成性、横征暴敛、劳民伤财,最终激起民愤,导致各地民众揭竿而起。
隋朝末年,瓦岗寨曾是反隋阵营中最为强大的力量。公元617年,李密通过一场精心策划的鸿门宴,除掉了前首领翟让及其核心追随者,导致瓦岗寨内部凝聚力瓦解,最终走向没落。关于瓦岗寨十三位猛将的最终命运,又是怎样的呢?
徐茂公的事迹
在李密设下的鸿门宴上,翟让遭杀害之际,徐茂公(后改名李世勣、李勣)也险些丧命,幸得王伯当及时制止才幸免于难。尽管经历了这场生死危机,徐茂公并未追究李密的责任,反而继续保持忠诚。然而,其他将领却逐渐与李密疏远,最终纷纷离他而去。
在李密麾下的秦琼、陈咬金等大将相继离去后,瓦岗军的势力逐渐衰微,丧失了逐鹿中原的资本。最终,李密携同徐茂公等人投靠了李渊。由于徐茂公忠心耿耿,深得李渊赏识,被赐予李姓,更名为李世勣。
李密反叛李渊后遭唐将盛彦师诛杀,而李世勣则未受波及,反而成为李渊麾下得力干将。他先后参与虎牢关战役、平定辅公祏叛乱,并率军击溃东突厥、薛延陀和高句丽,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。在世时,李世勣备受恩宠,位居高位。去世后,李治为其哀悼,宣布休朝七日,追封太尉、扬州大都督,谥号"贞武",并赐予棺椁,准其陪葬昭陵。
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,李世勣位居第二十三。
二、单雄信单雄信,隋末唐初著名将领,因其骁勇善战而闻名于世。他早年投身军旅,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迅速崭露头角。在隋末动荡之际,单雄信先后效力于多个割据势力,最终归附瓦岗军,成为李密麾下重要将领。他参与多场重大战役,战功显赫,尤其在虎牢关之战中表现突出。然而,随着瓦岗军内部分裂,单雄信选择投靠王世充,并在洛阳保卫战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。唐军平定中原后,单雄信因拒不投降而被处死,其忠诚与勇武至今为后世所称道。
单雄信出生于现今的山东菏泽地区。
翟让遇害后,单雄信在偃师战役中归顺了王世充。当李世民领军围攻洛阳时,单雄信策马挺枪直冲李世民,企图在混战中取其性命。危急时刻,徐茂公出面阻拦。因不愿与故交兵戎相见,单雄信选择了撤退,此举却让李世民对其心生怨恨。公元621年,李世民战胜王世充,俘获了单雄信等人。尽管徐茂公跪地求情,恳请李世民赦免单雄信,但最终仍未能改变其被处决的命运。
第三部分介绍了秦琼的事迹。
秦琼出生于现今的济南,山东地区。
作为隋朝著名将领,秦琼先后在来护儿、张须陀、裴仁基麾下效力,凭借卓越的武艺声名远播。616年,张须陀率军讨伐瓦岗寨时,被李密设计诱入大海寺北林一带,遭遇伏击。突围过程中,张须陀阵亡,秦琼遂带领残余部队投奔驻守虎牢的裴仁基。次年,裴仁基与监军御史萧怀静发生冲突,在李密的劝说下,裴仁基处决了萧怀静,携秦琼等部将归顺瓦岗寨。
在瓦岗寨内部纷争升级之际,秦琼等主要将领对局势深感失望。
公元618年,瓦岗寨军队在与宇文护展开激战后,随即遭遇王世充的突袭。李密在败于王世充后归顺了李渊,而秦琼和陈咬金则被王世充俘虏并授予龙骧将军之职。然而,两人认为王世充为人狡诈,在唐军与王世充交战时,他们决定投奔李唐阵营。此后,秦琼成为李世民麾下的著名将领。
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上,秦琼位列最后一位。
四、程咬金
陈咬金出生于现今山东省东阿县的西南地区。
隋朝末年,社会动荡不安,各地盗匪猖獗,陈咬金聚集了百余人的武装力量,守护家乡。随后,他投奔了李密。
在与王世充的争霸中,李密最终落败,其麾下将领程咬金等人被俘后归顺了王世充。程咬金认为王世充见识浅薄、气度狭窄,且言行轻率,非治国之才,便与秦琼一同投奔了李渊。此后,程咬金随李世民征战,先后击败宋金刚、俘虏窦建德、迫使王世充投降,因战功显赫被封为宿国公。他还参与了玄武门之变,深得李世民信任,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九位。
第五部分介绍了罗士信的事迹。
罗士信出生于现今的山东济南。
作为张须陀麾下的隋军将领,罗士信在其主将征讨瓦岗寨阵亡后,转而归顺了这支起义部队。
在与王世充的战役中,瓦岗军遭遇重创,罗士信在战斗中负伤被捕。因不满王世充的品行,他率领部下归顺了李唐政权。此后,罗士信凭借过人的武艺,成功刺杀王玄应,并以智谋攻克千金堡。作为李世民麾下得力将领,他在洛阳平定战中表现卓越,为大唐王朝建立了显赫的军功。
622年,洺水战役中,罗士信因城池失守落入敌手,后遭刘黑闼处决。为表彰其英勇,唐朝追授"勇"谥,并将其安葬于北邙山。
裴行俨与其父裴仁基
裴行俨与其父裴仁基祖籍位于现今山西省永济市。
裴仁基之子裴行俨曾是张须陀麾下的猛将,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被誉为“万人敌”。尽管他为隋朝立下赫赫战功,却因遭萧怀静诬陷而被迫将其处决,随后与父亲一同投奔瓦岗寨李密。在瓦岗寨期间,裴行俨深受李密器重,被授予上国柱之职,并封为绛郡公。
在618年瓦岗寨起义军被王世充击溃后,裴仁基与其子裴行俨归顺了王世充。为笼络裴行俨,王世充将其侄女许配给他,同时授予裴仁基礼部尚书之职,裴行俨则被任命为左辅大将军。然而,王世充始终对这对父子心存戒备。到619年,裴氏父子策划叛乱,因事泄而遭处决。
王君廓是唐代初期的重要将领。
王君廓的籍贯位于现今山西省平定县。
王君廓原本是个草寇,后来归顺了李密。然而在瓦岗寨期间,他并未得到李密的重用,因此心怀怨恨转而投奔了李唐。在李世民麾下,他先后参与了平定王世充和刘黑闼的战役,还负责镇守幽州,为大唐王朝建立了显赫战功。
在贞观元年(627年),担任官职的王君廓因犯下多起违法案件,担心回京受罚,遂在渭南杀害驿吏,企图投奔突厥。然而,他在逃亡途中遭人杀害。事后,唐太宗将其贬为平民,并没收其封地。
王伯当是隋唐时期的重要人物。
王伯当的籍贯是现今河南省兰考县。
作为李密的心腹,王伯当始终追随其左右。在李密被王世充击溃后,二人共同投奔了李渊。然而,归顺李唐的李密并不愿屈居人下,于619年谋划反叛以图重振旗鼓。因实力悬殊,这次反叛最终以失败告终,李密与王伯当双双遇难。
牛进达,字彦升,出生于唐朝贞观年间,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将领。他在平定高昌国的战役中表现出色,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左武卫大将军。牛进达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才能,还在治理地方上展现了非凡的智慧。他曾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,包括安西都护府都督,为唐朝在西域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牛进达的忠诚和才干使他成为唐朝历史上备受尊敬的将领之一。
牛进达的籍贯是现今甘肃省临洮地区。
隋末时期,他投身瓦岗起义,战败后一度归附王世充。唐高祖武德年间,他与程知节、秦叔宝一同投奔唐朝,成为李世民麾下得力干将,协助平定王世充与窦建德。太宗登基后,他被任命为右武卫中郎将,先后参与抵御吐蕃、征讨吐谷浑、平定高昌、远征辽东和高丽的战事,屡建战功,最终晋升至左武卫大将军。
十一月,黄君汉事件发生。
黄君汉来自现今河南省的延津县。
作为汴州刺史黄察的儿子,黄君汉曾随隋炀帝出征高句丽。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出色的军事才能,他在战场上屡建奇功。
隋朝末年,黄君汉加入瓦岗军,与隋炀帝决裂。王世充击溃瓦岗军后,李密归降李渊。随后,在崔义玄的劝说下,黄君汉也投奔了李唐。效力李渊期间,他随李世民征讨王世充与窦建德,为唐朝统一立下汗马功劳。此后,他又协助李靖平定辅公祏叛乱,因战功卓著被册封为虢国公。
在十一月份,张亮的表现备受关注。
张亮出生于河南荥阳,即现今的河南省荥阳市。
出身寒微的张亮原以务农为生,在瓦岗寨时期担任徐世绩麾下部将。随徐世绩归顺唐朝后,经房玄龄引荐,他成为秦王李世民的车骑将军,深受信任。然而在公元646年,张亮因参与谋反被处死。
在唐太宗钦定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上,张亮位列第十六。
郭孝恪出生于河南禹州。
隋朝末年,郭孝恪带领家乡义军投奔李密,被派往黎阳与徐世绩共同驻守。当徐世绩归顺李渊时,郭孝恪也随之投诚。李世民东征洛阳期间,郭孝恪献上"坚守虎牢,控制汜水,灵活应对"的战略,助其赢得虎牢关战役。644年,他成功为唐朝擒获投靠突厥的焉耆王。648年,郭孝恪奉命征讨龟兹,虽取得胜利,却在驻守期间被龟兹国相那利突袭身亡。
#图文打卡计划#
